23日我六点钟起来,看见住在同一间旅社的年轻人冻得瑟瑟发抖的回来,他们4点过就到佛顶山看日出,可惜没有看到,这里早晚的温差太大了。 一个人到海边散步,不时遇到身披袈裟的僧人,普陀山久负“海天佛国”,“观音道场”之盛名,山中梵宇林立,风貌绝佳,历来都是佛子参学的必到之处,其中一个我们四川甘孜来的藏族僧人,他告诉我站在沙滩的草丛中,面向南海观音,心中祈祷就会有好的佛报的,我们这个年龄了,还有什么比健康平安更重要的呢?
回到旅店吃早饭,10元一人的稀饭馒头,一人一个鸡蛋,还有咸菜,后来请老板娘再添一点咸菜,老板娘满心不乐意,板着脸说:“不是添过了吗?”本来对这家旅馆的所有好感,在这一瞬间都消失了,我们算是领教了浙商的精明,当我们退房以后,他们所有的热情都像退潮一样无影无踪了,“人一走,茶就凉”原来是这么形象,不过如果再去普陀山,我还是愿意住这家,毕竟人家客房的卫生无可挑剔,而且交通也方便。
等所有人都收拾妥当,出门都九点多了,我们先去坐落在白华山南、灵鹫峰下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禅寺,前身是“不肯去观音院”,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(1080年),称宝陀观音寺,是供奉观音的主刹,庄严巍峨,在我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,后几经兴废。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三月,重建大殿,并赐寺额“普济群灵”,故名。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,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。寺内有大圆通殿、天王殿、藏经楼等,殿、堂、楼、轩共计357间。普济禅寺的主殿是大圆通殿,殿内宽敞无比,供奉着高8.8米的毗卢观音,建筑很奇特,“百人共入不觉宽,千人齐登不觉挤”,故有“活大殿”之称。
门口的湖面上布置了不少彩灯,正准备开 传灯法会,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,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动都在此举行。
历经岁月沧桑的香樟树
普济禅寺外面就是百步沙景区
一上午要走太多的地方,普济禅寺完全是跑过而已,什么深刻的印象都没有留下,这与跟团游有什么区别呢?
然后去紫竹林
“不肯去观音院”,清康有为有诗赞曰:“观音过此不肯去,海上神山涌普陀。楼阁高低二百寺,鱼龙轰卷万千波。”
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: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,日本和尚慧锷手捧观音佛像,跟着渔民爬上普陀山。放眼看去,金光闪闪的沙滩上,海潮时退时涨;绿绿的山峰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大海;昼观日出,夜听潮声,与五台山相比,真是另有一派风光。心想,就在这里造座寺院,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!周围渔民听说要把观音菩萨供奉在普陀山上,都高兴极了,有的砍树,有的扛石头,没多久,就在潮音洞旁边,造起了这座这个日式风格小庵堂。
这下面就是鲁彦听潮的潮音洞,我们忙着赶路,早把听潮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了,何况人来人往的,人声嘈杂,那里静的下心来听潮?
顺着人流往“南海观音”走去,南海观音通高三十三米,佛相庄严慈祥。让人感动的是那些虔诚的僧人和佛教徒,特别是有三个甘孜的藏族僧人,他们三步一叩首,匍匐着去朝拜南海观音,人们纷纷给他们供奉,以示敬意。不过也有行为艺术者,一边磕头一般眼睛骨碌碌的贪婪的往两边看,完全心不在焉,我给了他钱以后,心里很不舒服,好像亵渎了我的感情。
当我亲眼看到那庄严慈祥金光闪闪的南海观音后,不由自主的叩拜起来。
只有朝拜了南海观音,你才算真正到了海天佛国,真正到了南海,你才能真正体会:普陀,出自佛教《华严经》等六十八卷,全称为:“补坦洛迦”、“普陀洛迦”,是梵语的译音,意为“美丽的小白花”。自元朝以来,惯称它为“南海普陀”。“五朝恩赐无双地,四海尊崇第一山”使人忘却一切尘世纷争,心生净土意向梵音。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。
传说观音菩萨就是在这里从对岸的珞珈山跳到普陀山来的,这个巨石上还有一个大脚印,据说就是观音菩萨留下的。
我们终于乘珞珈山号到了普陀山了,那悠扬的钟声回荡在山间海边,也永远回荡在我心里。
评论